“各位姑娘,今天给大家要求大家默记一首诗,现在先生我读一句,大家读一句。

      桃夭桃之夭夭,”堂上人青衣飘飘。长襟宽袂,架起他的声音随意飘散到窗外。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熟悉到倒背如流的诗句,化青脱口而出,如珠落清泉,一声激起千层回转。

      堂上人微蹙眉,去寻那声音。如此流利,到不知出自谁的口。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清柔声音中伴有一丝坚定的味道,引得他不由的回头望去。

      一寻不在,再寻。

      下面坐着些许还未及笄的女孩子,也随着少年抬头望去。

      化青跟着石榴提裙,拾级而上,她轻巧的躲开几片孤独的落花,不忍伤了它们最后的颜色。回头再望,巧笑倩兮。

      阳光映着门口两人的身影,一人早已相熟,另一人?怕是那个吟诗之人。

      缓步而入,渐渐的看清来人的面容身姿。和下面的女孩子差不多大,或许还要小上几岁。并不高的个头,脸色略有苍白之感。大眼睛没有飘离的松散,更不是顾盼的媚姿,沉静安然。

      化青放下罗裙,偷眼观瞧这“冶然堂”。

      墨香盈室,卷籍齐码,小桌成罗。堂下女子,尽态极妍,燕瘦环肥,各色缤纷。回首望那男子,眉目清寒,爽利而不威,清冷却不孤寒,清雅文儒,加上几分不凡气色,立于堂上,让人不敢久视。

      化青看了一圈再不见男子,便晓得这人且是吟诗之人。

      “《桃夭》可是你背来的。”他微扬嘴角,笑着问道。她无言点头,表情浅然。

      “青儿,这是先生。快拜见。”石榴瞧见堂上人,忙道。化青微微一怔,先生?她还以为是个老学究呢,却没想到是个翩然少年。

      “宇文化青,拜见先生。不知是先生吟诗,顺口接上,碍了先生雅兴,这厢有礼了。”化青服了服身,这人既是先生,怕也会有凶的一面,文人且怕坏了雅兴,一时间化青觉得自己的不妥。

      “不碍的,我这教姑娘们读诗,她们日日听我念,倒也烦闷。姑娘何时学的此诗,可知其出处、含义。”见她施礼,男子摆手道。

      “幼时早已背过了,”这是娘亲教她的第一首诗,叫她怎么能忘?

      “青儿……青儿……快看!”

      天边的云已被这遍地的桃花映成了少女的娇羞,甜香之气,无边的飞舞,风至之下,只觉得满目红云,花天一海。

      “娘,这里……好美啊,这么多的桃花!”她像疯了似的在这篇桃林里不停的奔跑,不觉花瓣已经香了绣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