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他们周围的人还议论着,说民国就是新的朝代,毕竟中国历史上不乏朝代更迭。但是后来才发现,现在的朝代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都督大帅,东北这面的大帅还是土匪出身!而且也没了科举这一说,先生们没了科考为目的,当然对学生们的要求也不一样了......

    时光荏苒,一晃到了1930年的时候,尹羡文19岁,背着一个小包袱去省城的纺织学校读书,包里也只是几件旧衣服和两个饼子,他大哥赶着牛车从小镇把他送到最近的火车站。

    虽然尹家是跑马帮的,但是,马是用来拉货的,有个牛车代步已经是很高的待遇了。临走的时候,尹羡文的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让尹羡文在省城照顾好自己,别太苦了自己,然后又偷偷塞给他一块大洋,说是“穷家富路”。尹羡文可舍不得花,把钱塞进了妈妈绣的口袋中,贴着放了起来。

    也正是这段求学,让尹羡文开阔了眼界,才知道1911年所谓的兵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他翻阅过学校的文档记录,了解到辛亥革命的起源。学校里,同学大部分是省城名门出身,他们的见识要比尹羡文广,思想也是所谓的“新思想”。他们慢慢影响着尹羡文,让他记住了一些以后会影响历史的名字:孙中山、陈独秀、梁启超等等。

    虽然时局动荡,尹羡文却牢记父亲的叮嘱:努力求学!不惹事不怕事!因此,学校的某个角落总会看到一个孜孜不倦学习的人,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着纺织和印染,连老师都说他是同期的学生里最出类拔萃的。

    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根本不可能的。

    1931年9月18日,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被炸毁,日本关东军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遂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在短短的4个多月里侵占了东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