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他低沉的诉说,会场内众人笑容慢慢收敛,眼球,不由自主开始充盈了血丝

    许多人,忽然就泛出了泪花

    是啊

    走到今天,他们又何尝甘心过

    每一个投身军工的军工人,哪个不曾怀揣着为祖国国防事业奋斗一生的理想,斗志昂扬地踏上工作岗位

    记得航仪厂刚建厂的时候,条件是多么艰苦

    那时候从厂里到苏城,只有一条黄泥路,一到下雨天,行路的人就会满身溅满泥点

    可是为了建设厂房,所有的干部职工,都推车大车、载着沉重的设备,一趟一趟往返于这条路上有的人鞋被黄泥巴粘掉了,他们在泥水里摸一摸,摸不到就这样赤着脚,冒着雨,喊着号子将大车推到几公里以外的荒山野岭

    那时候物资紧张,厂房的砖,都是他们自己建窑烧的没有钢梁,他们就从十几公里外,砍来大树,一路扛到厂里,书记亲自站在最危险的房梁上,挥着红旗,指挥大家一起动手,将木梁吊上去

    那时候除了几台苏联产的车床,只有一批缴获的伪满时期老旧机床当车床运来,安装到位的时候,大家是多么开心,看着他们,比看着自己的孩子眼神还要温柔,眼中满满的都是幸福

    当第一台自产的高度仪,被空军的军代表宣布验收合格,签字接收的时候,全厂人都哭了

    太不容易了!

    那时候条件是那么的艰苦,但大家都很开心他们相信,凭着全厂人的艰苦奋斗,总有一天,能让我们的战鹰,全部用上不比外国差的国产航空仪表,翱翔在祖国的篮天之上,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个理想,从未动摇过!

    可是理想有多美,现实就有多残酷

    由于军费的紧缩,不但是大量的武器装备没有了换装的经费,就连升级换代都变为了不可能大家只能小修小补,将一分钱掰成两瓣花

    空军不需要新机型了,外贸出口也因为机型日益老旧而销量大幅下滑

    航仪厂,日子也是一天难似一天

    终于有一天,军代表撤走了,厂里接到指示,以后都不需要厂里生产的航空仪器仪表了未来,厂里只能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

    饱满的热情,抵不过挨饿的肚子

    厂里不得不转变经营方向,不再做航空仪器仪表了,转而买来小日本的录音机,拆开来绘制电路图,自己仿制出去卖

    最困难的时候,厂里技术部门的每个技术员,都领到了销售任务,不完成任务,就领不到当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