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cào闭着眼睛,嘴角噙笑,淡淡道:“袁本初提防着我呢,等武关的兵马全部葬送后,他才会卸下对我的防备。况且我现在去求援,袁本初是七分疑,三分喜,他会想,曹阿瞒一向会打仗,为什么败得这么快?会不会有诈?呵呵,妙才与元让只要一个月后败光了这五万兵马,袁本初就会是大喜过望,因为我损失惨重,而他那时必定分兵来取武关,这样他攻下关中后,有没有天子诏令把武关敕封给他,都已经不重要了,关中只有他的兵马驻扎,谁也chā不了手。”

    荀攸说到底不如曹cào了解袁绍,对于曹cào的解释,荀攸想了想后比较认同。

    当曹军在武关被劫营惨败而归的消息传到袁绍耳中时,袁绍连连大笑数声,对身边的沮授,许攸,郭图说道:“数年前,曹阿瞒讨伐董卓的时候就轻敌冒进,在荥阳遭遇惨败,差点儿连小命都丢了,今天,他又轻敌了,郭嘉可不是董卓能比的,董卓都能设下伏兵把曹阿瞒打得落荒而逃,要是小看郭嘉,下场不是更惨吗?哈哈哈。”

    袁绍为人其实有着几分大气,但作为天下诸侯中的佼佼者,他要落井下石,他要冷嘲热讽,也要看对象,譬如曹cào这位挟天子令诸侯的枭雄,袁绍对于他的惨败就情不自禁有了幸灾乐祸的想法。

    要是换了孙策,韩遂,马腾等人,袁绍连品评的**都没有。

    看一个人的实力,要看他的对手。

    袁绍将曹cào列为日后隐患,至少说明曹cào拥有的实力是强大的,而袁绍瞧不起的诸侯,他就懒得理会他们的动向。

    三位谋士都没有附和袁绍。

    许攸说起来也跟曹cào是少年相识,在他投奔袁绍之前,他与曹cào的关系要比跟袁绍更近一些。

    当年他与冀州牧王芬谋划弑君拥立新帝事败,其中许攸希望得到曹cào的支持,却遭到曹cào的反对,冀州牧王芬被灵帝下令夷三族,许攸也只能远走他方避难,若没有这件事,也许许攸投靠的对象会是曹cào,而不是袁绍。

    袁绍对曹cào始终有一种盛气凌人的姿态,如此,袁绍就很难看清曹cào的真实实力。

    相反,许攸算是仰视袁绍和曹cào,洛阳皇城中的公子哥飞鹰走狗,许攸还没到纨绔子弟那个阶级,他属于旁观者,看得比袁绍更清楚。

    曹cào是什么人?是从小就玩yin谋诡计长大的,尤其是曹cào在仕途上数次碰壁,起起落落后,就更加深藏不lu。

    到了今天,曹cào已经可以称得上老谋深算。

    曹军在武关惨败,许攸不是很相信。

    但是军情不容儿戏,稍有差错,传递情报的人都要掉脑袋,所以情报肯定是真的。

    许攸既然怀疑,那就只能推测是曹cào在用计。

    “主公,曹cào再如何轻敌大意,这场败仗,也未免太过蹊跷。”

    许攸没有真凭实据,只有揣测臆断。

    袁绍嗤鼻一笑,道:“我也知道曹cào不可能败得这么快,这么惨。哼哼,这战报估计夸大了八成,他就是想用战败为理由撤军,想要保存实力。你们猜,曹阿瞒什么时候会来向我求援?让我出兵去攻打武关?”

    听到袁绍这么一说,沮授松了口气,放下心来。

    只要袁绍脑子清醒,事情就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