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并非易事。生活中你是否曾遇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性格开朗乐观,总是笑呵呵的,属于那种没心没肺的乐天派。

      实际上,他们非常有智慧,情商也高。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伸出援手;当我们心情低落时,他们会给予安慰。

      他们对团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却从不利用权力压迫他人,而是以人格魅力吸引你。事实上,舜正是这样一位充满魅力的人物。《诗经》中以另一个生动的案例进一步彰显了他的才能与魅力:“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无论身处何处,只要舜停留一年,便可吸引百姓聚居,形成村庄;停留两年,便可兴起小镇;停留三年,即可建造大都市。由此可见,舜的才华和能力真是盖世无双。

      这与我们之前讲述的故事相衔接。尧帝为了考察舜,将两个女儿嫁给他,同时派九个儿子与他共处,观察其言行举止。此外,尧还赠予舜衣服、牛羊及粮仓等诸多财物。然而,这些财物却引来了舜家人的嫉妒,他们试图谋害舜,夺取其财产。

      首先发难的是舜的父亲瞽叟。他命舜修缮粮仓屋顶,等舜爬到房顶后,点燃大火,欲置舜于死地。然而,舜凭借丰富的逃脱技能,用手中的斗笠作为降落伞,从屋顶安全落地。然而,瞽叟并不甘心失败,他再次设局,命令舜挖掘水井。

      当舜深入地下时,瞽叟与弟弟象趁机将泥土倒入井内,企图让舜窒息而死。然而,舜早已预料到危险,事先在井底挖掘了通道,得以顺利逃脱。

      瞽叟和象以为舜已丧生,得意洋洋地庆祝胜利,开始分配舜的财产:粮食、牛羊归父母,两位嫂子和财产归象。

      然而,舜却再次平安归来。舜的演技大爆发,他悲痛万分地说,担心哥哥舜并未揭穿象的虚伪面目,反而表示感激。

      若换成是你,在经历过两次蓄意谋杀后,你会如何应对?是以牙还牙,还是断绝关系?舜的选择是对父亲和弟弟更加恭敬。舜的高尚人格得到了认可。

      尧帝让舜担任官职,开始考察他。《史记》记载:“于是舜作大章乐,以合明神,以变虞、夏之风。”舜不负众望,教化百姓,分管百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尧的信任。实际上,舜的宽容和善意虽然得到了回报,但他并非出于追求回报而善待家人。

      而是通过善待家人,最终获得了回报。如果他只是为了名声而刻意表现出高尚的品德,那么他很可能无法成功。尽管他心中可能也有别的想法,但我们可以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真正体现其道德水准的是他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

      舜经过尧的重重考验,最终取得了代理天子之政的位置。

      在此期间,他观察日月星辰,进一步修订立法,举办各类祭祀活动,祭祀天地诸神,确立中央与地方诸侯的关系策略。首先,他收回了各诸侯的瑞玉,之后则择良辰吉日召集诸侯百官重新发放瑞玉。

      看似无谓的举动,实则蕴含深意。收回再发放意味着天子拥有绝对的权力:“我可以给你,也可以收回。”诸侯的地位全由天子决定,从而强化了中央的集权地位。

      完善制度标志着古代社会的文明道德逐渐走向成熟稳定。处理完东方事务后,舜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南方、北方和西方,开始了巡守之旅。

      五月南巡守,八月西巡守,十一月北巡守,皆如初归至于祖庙,用特牛礼告慰四方。巡逻完毕后,舜返回国都,在帝王宗庙告慰祖先,以巡视天下。然而,仅靠巡守是否足以强化诸侯统治,巩固中央集权?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此次巡守只是天子为诸侯树立的典范。诸侯仍需履行自身职责,每年来国都朝拜天子,表达忠诚之心。

      天子传授治国之道,以身作则,审视各地政绩,褒奖尽职尽责者,用特殊的服饰车马来彰显其中的佼佼者。而这便是由舜创立的“五岁一巡守,群后四朝”的制度。

      除治理诸侯外,舜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将全国划分为12州,疏浚河道,选拔贤才,重用隐居于民间的16位杰出人士,即“八元八恺”。同时,他修订律法,禁止过度严苛的刑罚,提倡以金钱赎罪或流放等方式替代入刑。

      在代理天子之位长达8年后,舜选择退居幕后,让位于帝尧之子丹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让位之后,舜并未如约继任。他将王位让与丹朱,自己则居于南河之南。眼看即将到手的天子之位,为什么还要放弃呢?

      首先,这是一种权衡之举。丹朱作为帝尧的儿子,其继位的合法性较舜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