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易凯,他的专业是生物学,对爱丽丝环他也只是记得在某个时间听过一些消息,技术参数制造方法什么的,他也不懂。

    这算是一种失去地球后的技术缺失。

    那么爱丽丝环是什么呢?

    那得从公元二零二三年说起,当年年末,芬兰科学家通过操纵数十万个极冷原子,首次制造出了一种奇特量子物体,他们将之命名为爱丽丝环。爱丽丝环是一个环状拓扑缺陷物体,它具有改变穿过或透视它的量子物体的性质。

    <divclass="contentadv">当年,科学家们首先将二十五万个铷原子放入真空腔室中,接着利用激光照射这些非磁性状态下制备的铷原子气体,从而减缓它们的自然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铷原子都表现为一个大的量子物体,而由于这些铷原子本身拥有自旋这一量子特性,因此这个大的量子物体对磁场极为敏感。

    而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下,他们观测到了单极子。

    嗯,是单极子并非磁单极子,是一种只有单电荷的极子。

    爱丽丝环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从环中心的角度往外看,一切都是镜像的,似乎这个环就像通往反物质世界一样。任何通过它的单极子都会被转成相反的磁荷。

    非常神奇。

    它的理论基础是自发破缺的非阿贝尔规范理论。

    那么现在人类的科学家重新找到,并制造出稳定的爱丽丝环,到底有什么用呢?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的研究人员正给赶过来了解情况的岳渊介绍。

    “总长,这个爱丽丝环其实是通过波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创造出来的一个奇异环,是一种特殊的涡旋环。而其本质,则是一种宇宙弦闭合而成的环,起到的是一种电荷共轭的‘镜子’作用。”

    “嗯!”岳渊点点头,表示自己听得明白,然后示意这位科研人员继续说下去。

    “电磁密不可分,电生磁磁生电。”科研人员继续说道:“我们的研究团队认为,爱丽丝环的这种性质可能跟早期宇宙的相变有关,宏观宇宙环境中我们已知的黑洞和奇点都属于单磁极的宏观表现。”

    “在得到稳定的爱丽丝环之后,我们对其进行了各种测试实验,比如用磁极穿过它、用一个爱丽丝环穿过另一个爱丽丝环等等.这些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爱丽丝环的海量数据。

    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我们认为,或许可以利用爱丽丝环的这种特性,制造出某种基于磁场相互作用的磁推动力引擎。”

    “磁推?”

    “是的!”科研人员回答道:“爱丽丝环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拓扑缺陷,它可以将一个单极子转变成反单极子,如同镜像一般,也可以将一个磁场瞬间转变成一个相反磁场。”

    “意思是可以利用两个相反磁场形成反推力?”岳渊思索道。

    “确实是这样!”回答的是另一位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