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半的利润确实很多,要是后期造纸、卖纸都得他们自己来的话,那确实挣得都是辛苦钱,要让他们每一次都给出一半,最开始还好,时间久了那肯定是会不情愿的。但是两成利就不一样了,两成利不多,细算一下,哪怕是一趟只挣一百个大钱,分给林回星两成后,他们自己也能落下八十个大钱。这个收入和帮林回星挖山药,摘野菜还不一样,只要学会了法子,这将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营生。这意味着只要以后村里人不懒,哪怕是地里绝收了,他们靠着造纸卖,赚得的钱也能养活一家老小。后面苏大贵把村里的当家人都聚在了一起,说明了这件事情,村里人果然对要分两成利给林回星这件事情没有一点的异议。曾经亲眼见过跟着林回星做豆腐生意的姚老翁,家里的日子是怎么一下子变好的,苏大华对此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这是应该的,要不是林郎君慷慨,我们也落不下这么好的营生。”苏大华家里人力少,虽然名下的地不少,但是缺少劳力,根本侍弄不了多少的田地,有了这造纸的生意,以后他和儿子可以在农闲的时候造纸去卖,加上女儿苏大妞还在做针线活,这日子怎么都能过起来了。之后苏大贵又和村里商量了后续造腌料池的事情。依照苏大贵的想法,既然林回星说这造纸处理好一批原料至少要一个月,那他们就得多砌腌料池,保证一次做出来的纸浆能够造足够多的纸。多造纸就能多赚钱,这笔账上梁沟的村民都会算。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力气和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林回星只想弄个小作坊,村里人却是奔着做大做强去的。等到林回星再一次去看村里人脱泥砖的进度时,发现在村尾那片荒地上,已经摆满了正在风干的泥砖。在林回星不知道的时候,苏大荣已经在做桌子凳子的间隙中,帮村里做了二三十个泥砖模子了。事关大家以后的生计,但凡是地里能够撒得开手的人,都在这边帮着挖泥,和泥了。村外的小溪下的沉泥粘度不够,用来做泥砖不合适,最后是林回星是让村里人在溪旁边靠山坡的地方,直接挖山壁上的黄泥来和水做泥砖的。这种黄泥里氧化铁的含量应该不低,说是黄泥巴,其实它的颜色都快达到橙红色了。让林回星意外的,还是这泥巴的粘稠性,那可真是不一般,延展性也很不错,比寻常的泥巴要好用不少。虽然林回星对陶艺一窍不通,但是光看这些黄泥的质感,他就知道这玩意除了用来做泥砖之外,应该也很适合用来烧制成陶器。以前上梁沟的人从来不知道这毫不起眼的泥巴,竟然也能有这么多的用处。尤其是在林回星突发奇想,决定用这泥巴做咸蛋的时候。这也是林回星的突发奇想。这段时间林回星一直耗在上梁沟,也没有时间回现代。村里养的鸡都在下蛋了,现在天气逐渐暖和了,那些鸡的产蛋量也是节节飙升。就拿苏家人的那四只母鸡来说,之前刚下单的时候,一天能捡两个蛋就算是不错了。现在天气暖和了,它们吃着蚯蚓和米糠,那产蛋量已经稳定在一天三个了,很多时候甚至会一天四个。村里人养鸡的时间不长,大部分人的观念都还没有扭转过来,一想到两个鸡蛋就能卖一个大钱,他们自己就舍不得吃了。单就这么一段时间,村里就又攒下了不少的鸡蛋。林回星总不能就为了这么几百个鸡蛋专门回现代一趟吧。但是这些蛋就这么放着又会变质。 林回星左思右想之下,还是决定自己动手把这些鸡蛋加工一下。要说加工蛋类,在现代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皮蛋和咸蛋了。这两样加工后的蛋储藏时间都不短,正适合林回星眼下的情况。皮蛋林回星在现代时是尖锐做过的,他小时候不爱吃水煮蛋,就爱吃皮蛋,作为家中的独子,他的父母也没亏待过他。市场上帮人加工皮蛋,一颗鸡蛋就要收两三毛的加工费,所以林家都是自己做的。打从有记忆的时候,林回星就总见母亲坐在老宅的院子里面做皮蛋。林回星早逝的母亲是个传统妇女,心思都在男人和孩子身上。她会做皮蛋,也不止会把自家的鸭蛋做成皮蛋给儿子吃,还会帮村里人做皮蛋,手工费比镇上帮着做皮蛋的少收一些,村里人攒了蛋后也爱来找她帮忙。说来也是巧了,做皮蛋的原材料上梁沟就有。——生石灰、草木灰。前两天苏大贵安排村里人去山谷去过一次石灰了,那边现成的生石灰不多,村里的汉子们把山谷里的石头缝都搜刮遍了,最后就只弄了五担石灰回来。当时大家都担心这造纸的营生要不成了,最后还是林回星说山谷里那些发白的石料段煅烧后也是石灰,大家才放心。眼下腌料池还没做好,这带回来的生石灰正好让林回星挪一些出来做皮蛋。第113章一共四百二十几个鸡蛋, 林回星按照自己的喜好,一百二十个鸡蛋用白酒滚过后,再裹上用盐巴和黄泥混合的泥浆做成了黄泥盐蛋。剩下的三百个鸡蛋则被他用草木灰和生石灰混合的泥浆做成了皮蛋。上梁沟的村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做法。看着那些裹满了灰色或者黄色泥浆的鸡蛋, 他们都有些担心林回星是在祸祸东西。这鸡蛋对村里人来说可是顶顶好的食物, 这会儿见着林回星这么折腾,他们都心疼得不行。这么多的鸡蛋, 外面的泥浆放干后林回星直接堆在了西厢房的地上。按理说这些鸡蛋在质变的时候最好是密封起来保存, 但是林回星眼下没有这么多的罐子装,只能在木地板上铺上一层厚厚地稻草,鸡蛋放上去后再铺上一层稻草。自从林回星说过要用稻草秸秆造纸后,现在村里人烧火已经舍不得用稻草了。这哪里是稻草啊,这明明是能够卖钱的纸。现在村里人都宁愿多费一点功夫,去山上搂松针回来引火, 也想多省下一点稻草以后用。林回星去年还没来村里,他自然是没有储存稻草的, 连他木屋屋顶上的草片, 都是村里人你家两捆稻草, 我家两捆稻草众筹出来的。其实这都春天了, 村里储存的稻草都已经用了大半了。要按照村里林回星的宏远,造几千斤草纸出来, 就村里现在这点稻草肯定是不够用的。不过能够用来造纸的材料很多, 稻草不够, 溪边还有芦苇,山上还有构树皮,这都是用来造纸的绝佳材料。至于造宣纸用的竹子, 山上也是不缺的,不过宣纸的作用和草纸就不一样了, 林回星还不想一下子就把步子跨得这么大,所以暂时还没动过这个心思。之后村里的小孩子们也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出去玩的时候得去山上剥树皮。 至于芦苇,这几天接连下了几场雨,虽说春雨贵如油,但是随着溪水的暴涨,村里是谁都不敢托大让自家孩子去溪边割芦苇的。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村里的汉子去地里拔草的时候,带着锄头和镰刀出门,回来的时候路过溪边,顺手就把芦苇割回来了。不要小看了村里人想要挣钱的过好日子的决心,就村外溪边的那些芦苇,在林回星说过也能用来造纸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被村里人给搜刮干净了。就连村长上下游生长着的芦苇,也被大家给瓜分了个干净。当然了,村里人忙着往自家扒拉芦苇和树皮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林回星。靠着做绣架赚了一笔铜钱后,现在林回星没有待在苏家做木工活了。见村里人抢芦苇抢得热火朝天的,林回星也忍不住上去凑了凑热闹。真的只是凑了凑热闹,同样忙着在溪边割稻草的村里人见到林回星后,连忙叫住了挽起裤腿就要下水的他。“虽然开春了,但是这溪里的水还凉着呢,林郎君你就别下来了,我那里放着两捆已经捆好的芦苇,你直接挑回去就是了。”林回星朝对面岸边看了看,果然已经有两捆割好的芦苇了。现在还是春天,当年的芦苇刚冒出嫩芽,村里人现在割的,是去年已经枯萎变黄的芦苇干。按理来说只要有植物纤维,都是可以用来造纸的。这些芦苇稻草不管新鲜不新鲜,经过粉碎,蒸煮后,最后的形态都只会是纸浆,所以哪怕是去年的芦苇,也是可以用的。等到村里人把造纸的原材料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之前在荒地那边脱好的泥胚也能用了。原本林回星一直在为腌料池的密封性发愁。这腌料池是万万不能漏水的,这关乎着造纸的成功与否。最开始林回星想得是用他木屋地上铺的那种页岩贴在腌料池的底部和四面。然而页岩也不是完整一块,缝隙处怎么都得掺水。后来按照林回星脑子里的那点知识,他又想着用糯米浆或者桐油涂在缝隙中做填充剂。不过上梁沟不种糯米,桐油虽然有,但是数量却也不多。好在最后经过桂花婶子的指点,林回星知道山里产石灰。那一片山谷,石灰都有了,山谷那些灰白色的石头不就是石灰石了吗。有了石灰石和黄色的黏土,这土法水泥也就可以想一想了。林回星先用几块石灰石加黄泥煅烧后尝试过,最后粉碎后的粉末确实是水泥。因为石灰石和黄泥添加的比例不太对,最后林回星做出来的土水泥坚硬度不够。确定这个方向可行后,林回星心里就有底了。想着自己总是从外面拿稀罕东西过来,也不是那么一回事。最后林回星借着上山剥树皮的借口,又回了一趟现代。这是林回星回现代时最轻松的一次,他没再拖着满满一板车的东西,只背了一个背篓。。林回星把背篓放在地窖后,就回房间拿起手机开机准备查资料了。 林回星想造出合用的水泥,又不想一遍一遍的去试配比,索性就偷懒回现代抄抄作业。作为一个现代人,多年养成的习惯,让林回星习惯了拿着手机先登录社交软件。然而就是这一登录,让林回星知道了一个天大的消息。这段时间林回星在上梁沟忙着造纸和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倒是把日子给过糊涂了。没办法,在没有手机和日历的朝代,要不刻意注意着时间,林回星都很难清楚地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林回星也把宝德斋的春季拍卖会给忘了个彻底。就在昨天晚上,宝德斋的老板邵柯一连给林回星发了好几条消息:“林先生,你看新闻没有,的那块汉代玉璧成功卖出去了,龙老先生买的,都上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