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夺就坐在邱不落的身边,配合他拉开了卷轴。

    这卷轴的总长其实有三米多,不过两人也没摆开架势,坐着距离一米左右,一边拉开一截,一边卷起一截,就这么着看完了。

    其实不用等看完,开了开头一部分,邱不落的眼中就露出了失望之色。

    因为这是一幅书法,书法内容是草书千字文,而且和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同款”。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是北宋宣和四年的作品,狂草,气势非凡,声名赫赫。

    真迹原本,是写在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的,长达11.72米。

    不说别的,光是那张纸,就价值不菲。因为做这种纸,需要上百道工序,技艺早已失传;而且十几米长的纸,是一整张;上面的描金龙纹,那是真用金粉一笔笔描出来的。

    赵佶当皇帝不怎么样,甚至都被俘虏了,但是作为顶级书法家,近千年来那是公认的。

    赵佶写过很多千字文,但传世的只有两幅。

    一幅瘦金体千字文,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而草书千字文,则藏于辽宁省博。

    吴夺和邱不落眼前这幅,倒不是印刷品,也是笔墨之作。

    不过,原作长11.72米,这一幅长度只有三米多,显然是“缩小版”。

    同时,原作上有很多题跋和收藏钤印,而这一幅只有赵佶本来的款印,就是“宣和壬寅御书”和“天下一人”花押,外加钤印“御书之印”。

    这一幅草书千字文,不伦不类。

    说是高仿吧,它却是“缩小版”,而且纸也是普通的宣纸,同时,也没有做上其他的题跋和钤印。

    说是临摹作品吧,它也不落临摹者的款印,更没标注说明是临摹作品;同时,还仿造了一方“御书之印”盖上了!

    而从纸张、墨迹、装裱、轴头,乃至盛装卷轴的樟木盒子来看,肯定不是新作,但也就是到民国。

    邱不落还是耐着性子从头看到了尾,松手后对张老汉直接说道,“老弟啊,这东西连清代都到不了啊,你说家里传的,顶多也就是能到爷爷辈吧?”

    邱不落松了手,吴夺便就自己拿着了

    他一说长春,吴夺就明白了,他说的皇宫,是伪满洲国的皇宫。

    1934年溥仪在倭国人扶持下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当时他从故宫弄出来的古玩珍品还在天津,由其族兄溥修负责管理。后来,这些珍品陆续运到了长春的伪满皇宫。

    1945年,溥仪逃离伪满皇宫,最珍贵的40余箱古玩书画随车运走,但是,中途却大部分散失,各自历经辗转或者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