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日本人也有有利的一面,苏联和美国在战争初期都非常尴尬。苏联重心在欧洲,斯大林还想在德国发动欧洲的时候,从德国人嘴下分一杯羹,在亚洲和日本人对这干,不符合苏联人的利益。而且苏联有海军上的绝对劣势,进攻日本是绝对妄想。想想苏联太平洋舰队总吨位两万吨,还不及日本海军一艘战列舰的排水量,战斗力更是薄弱。对于苏联来说,远东海军只不过是黑龙江上的霸主。这就有些苦逼了,黑龙江不过是一条河流,每年有一半的时间都不是通航期,苏联在远东的海军,仅仅是一支河防军。

    而美国罗斯福政府跃跃欲试,却因为民众的意愿,参战投票一直没有通过。

    但罗斯福政府并不准备受制于民众的制约,并在积极的和中国联系。

    并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给中国大量的军事援助,这中间,中国政府派出的外交大使,和美国政府有着很好关系的宋子文。在代表国民政府和罗斯福政府的谈判中,获得很好的开头。

    首批援助的4000挺机枪,已经运抵亚洲,很快就能列装中**队。

    这批从加拿大采购的机枪,就是捷克式在加拿大的型号。其弹匣比捷克式容量更大,机枪的性能要比国产的更好。而日军在战斗中最怕的就是捷克式轻机枪,不仅仅可以用来阵地防御,还能在进攻突击中,成为火力重要输出。

    美国的这一举动,让日本非常紧张。

    日军高层已经认定了美国人的想法,支持英国和德国走在对立面。

    既然和德国是敌人,那么盟友的敌人也肯定是敌人。

    而美国和日本之间有着很大的战略优势,日本为了让向世界表示,没有进攻西方国家的意图。战列舰的续航能力都是在7000海里之下,也就是说日本海军最强大的舰队,仅仅能够航行抵达加利福尼亚,却无法储备返航的燃料。也就是日本向美国传递了一个信号,日本海军对美国构不成威胁。

    而日本的陆军几乎是七层被拖住在中国战场。

    这让日本人在选择对手之前,可以有一个充分的准备期间。唯一让日本人难受的,被他们一直轻视的中国,却爆发出强大韧性,一直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所以北满的战局,对日本国内来说其关注度不下于武汉会战。一旦日本在满洲的军事失败,那么预示着在中国战场,中**队已经具备了反攻的能力。

    因为武汉会战在日军决策层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打下南京后日军发现,蒋介石竟然逃到了武汉,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于是发动了武汉会战,准备彻底打垮蒋介石的反抗之心,但是结果让日军高层都非常失望。

    武汉失守。

    蒋介石早就在重庆建立陪都,似乎准备长期和日本玩猫和老鼠的游戏。不少日军高层军官甚至怀疑,如果重庆失守,蒋介石会不会逃到拉萨,继续组建他的大后方政府。

    已经失去了耐心的日本高层,于是将视线放到了华北和东北。

    华北的作战在八路军呈几何速度扩编的情况下,日军华北方面军越来越感受到了兵力匮乏带来的压力。但华北方面军真的是兵力匮乏吗?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不足70万,加上满洲战场,总兵力超过100万。在河北、山西和山东就驻兵不下30万人,如此规模的兵力都不够,对日本来说称霸亚洲已经没有指望了。

    加上东北的关东军也是后院起火,日本在战略上的决策已经走到了死胡同里。

    继续在中国,和中**队死磕?

    那么日本人眼中的全世界第一的海军就无用武之地。

    中国海军都在江阴防线的江底里躺着呢?